一、开展校企合作的背景及意义
2018年2月5日,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职业学院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就《职业学院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出台的背景和意义做出了重申: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
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规和激励政策。2016年,中央深改组要求尽快印发有关校企合作促进的政策文件。为此,教育部在与法制办沟通基础上,以多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形式发布《职业学院校企合作促进办法》。
党的召开后,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报告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对《办法》文稿进行了修改,并与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人社部、国税总局等商得一致,于2018年2月5日联合印发,3月1日正式实施。
《职业学院校企合作促进办法》通过明确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的目标原则、实施主体、合作形式、促进措施和监督检查等,建立起校企合作的基本制度框架,对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回应战线和社会多年的呼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奋力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此前,在2017年底,国办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文件包括7个方面30项政策,这是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部门共同深化产教融合的具体举措。《意见》更多侧重产教融合,《办法》更多侧重校企合作,两个文件共同形成了职业教育领域落实党的精神,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向深入的政策“组合拳”。
二、高职汽车专业校企合作的模式
(一)订单班培养模式
按照企业人才需求为依据,按照企业对人才需求和岗位的技能要求,由学院与企业一起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学员的在校教学和实习培训。按照“组建订单班”方式开展人才培养计划。使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顶岗实习与就业融为一体。通常来说,这种模式要求我院按照企业对技术人才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素质要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计划,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主要在学院进行,完成在校教学任务后到企业顶岗实习,所有订单班学员经企业和学院双重考核达到企业人才录用标准,企业录用。这种学院为企业量身定做的教学模式,可以对订单班的学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岗位知识能力与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练习,可以缩短学员适应企业岗位工作的时间周期,使他更快更好地发挥专业特长。为所在的企业创造价值。
(二)学院与企业共建实训中心模式
通过学院与企业间的合作,结合学院与企业双方的具体需求,由企业提供项目、车辆、实训台架、工具等,由学院提供教学场地和资金,按照企业的标准在校内建立汽车实训中心,深度展开各个方面的合作来满足理论与实训教学。
(三)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职业院校中具有普遍性,开展形式多样,总体来说,一般有:校企双方合作作为体制基础,产学研结合作为平台,专业建设作为,课程,考试改革作为抓手,建设可以反映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建设可以反映专业特色,能体现理论知识、实操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教学体系。
三、我院汽车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
校企合作项目以就业为导向,鲜明的定单式培养特色,开创了校企合一的职教培训方式,为汽车经销商培养和输送具有较高服务技能和专长的技术人才。目前我院分别与上汽通用、上汽大众、一汽奥迪等开展校企合作,开设“上汽大众SCEP班”,“上汽通用ASEP班”、“一汽奥迪订单班”。为上汽大众、上汽斯柯达、上汽通用、一汽奥迪经销商培养具有较高服务技能的技术人才。
学院对学员进行定向培养,学习通过采用在校学习与在经销商处实习相结合的方式,既接受学院讲师的教学又接受经销商资深技师的培训,在实战环境中掌握上汽车维修服务技能,实现教学与工作岗位实际要求对接。合格毕业生可同时获得车企的培训认证、证书及国家认可的学历文凭,并被实习单位优先聘用为员工,向实现成为高技能、高收入的“金蓝领”的梦想迈出了扎实的步。
校企合作双方在合作中取得双赢。企业通过合作获得了符合企业需求的“金蓝领”人才,建立了企业发展的人才储备库,提升了企业品牌和竞争力。学院通过合作掌握了企业和社会动态信息,根据社会需求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高了教学质量,打响了学院的品牌。
双赢的结果使上汽大众校企合作项目在合作的深度、广度和亮度上不断提升,合作项目得到巩固壮大,从而促使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促使学院可持续发展。
(一)学院在校企合作中获得的成效
1.建立无缝对接的校企合作新培养方法,根据企业的需求,学院进行定向培养,针对大众汽车车系及品牌的特点,更加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专门化人才。企业为学员提供实习岗位带教师傅,向学院反馈学员知识和技能薄弱甚至缺乏之处,学院根据反馈信息加以改进。这种双向互动的办学机制,使得学员的理论学习、实验实训与汽车维修企业紧密结合。
2.学院与上汽大众等这类大型品牌企业合作,引入了国内外的先进教学经验与企业教学培训体系及品牌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模式与方法,创建了与接轨的理实一体化的培训基地,结合高职院校学历教育与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总结出一套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
3.企业为教师举办技术培训班,或者提供挂职锻炼岗位,不断得到新汽车理论水平的增长与实践技能的提升,进而带动学院自身汽车维修专业学科水平建设,加快了学院“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学院教师在企业培训部接受培训,通过企业考核获得企业培训师的资质,从而加深了校企合作的内涵。
4.通过与中国汽车行业内具度企业的合作,合作院校在当地社会的度及认知度必将获得大幅度的提升。
5.学院邀请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和专业方向建设顾问委员会,企业专家参与教学计划、课程大纲的制定与修改,参与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使学院的教学紧密结合企业需求。
6.通过整合校企双方资源,实施订单式培养方式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质量的优,教学效率的高。
(二)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取得的成效
1.学院为企业*地提供合格的既懂理论又掌握规范操作技能的人才,同时为企业的发展储备了人才,从而确保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学院利用教学优势为企业服务,为企业员工培训与考核,提高了企业员工的技能水平,并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员工技能依据,提升了企业整体水平,从而提高了企业的信誉和经济效益。
3.学院与企业合作,组合学院和企业的各自资源,为企业编写培训教材,提高企业员工整体技能水平。
4.学院参与企业的各项活动,加深与企业的沟通,为企业提供一切帮助。
四、校企合作的专业教学探索-以上汽通用为例
我院于2008年被确定为上汽通用ASEP校企合作院校,借鉴其他合作院校的成功运作经验,对我院专业教学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前期教学保障
为保证上汽通用ASEP项目的顺利开展,学院在上汽通用技术培训中心指导下,首先要完成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实训场地建设;二是师资队伍建设;三是ASEP订单班的组建。
1.实训场地建设
根据校企合作协议,上汽通用为合作校提供了6辆教学整车和6台发动机总成,4台变速器总成,工具以及若干零部件。并提出了ASEP项目场地建设标准,以此为依据,学院积极与无锡凯迪拉克4S店联系,借鉴凯迪拉克4S店的维修养护中心的建设特点并结合学院原有实训场地特点展开了实训场地建设:构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场所。按照标准建设项目理论教学教室、总成拆检实训教室、工具存放室、维修手册等资料存放室、学员更衣室及整车实训区域。
2.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选派4名教师参加上汽通用培训中心组织的教材培训和实操技能培训(通过SGM售后维修铜级认证)。另外在寒暑假和周末时间,安排教师赴无锡的别克、雪弗兰、凯迪拉克4S店挂职锻炼,提高理论和实践技能,拓展汽车专业知识储备。
3.ASEP订单班的组建
在汽车专业大二年级中,针对所有学员开展上汽通用ASEP订单班宣传讲座,对有意向的学员进行面试,终挑选25~30人,采用小班教学,教学班,做到每4人1辆教学用车的实训配备。
(二)教学实践
学员在校完成3个学期的在校学习,在每个学期内要完成校内考核和上汽通用的网络统考。随后进入到各经销商实习一个学期,在实习期结束时后再回校参加上汽通用组织的毕业考核。
学员进入ASEP订单班,就是上汽通用的“准员工”身份,我们在人才培养中,注重“思想意识通用化”、“课堂教育企业化”、“素养职业化”、“责任教育企业化”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以ASEP项目为契机,采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风格,形成了具有企业特色的教学团队。
五、校企合作中面临的问题
校企合作课程推广项目的引入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为汽车专业的教研改革积累了经验,指引了方向,但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实践来找出解决方案。
(一)订单班的培养模式
订单班的培养模式,在校企合作的前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一校企合作模式对校企的联动性要求很高。在具体的实施上,也存在如何得到“订单班”名额,如何得到更多、更好的创造“订单班”如何使“订单班”*延续下去存在着问题。订单班培养的前期很多情况下都是靠学院、教师的行政干预,但在后期的实施中,我们发现仅仅靠行政此类的干预是无法长期有效的。
(二)校企共建实训中心
校企共建实训中心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受各种各样的因素影晌,通常都是企业每隔几年会提出实训场地建设的改进方案,但是这需要结合学院自身专业的定位与发展而调整。
(三)企业的本质
企业的本质是营利单位,在校企合作中,企业会谋求利益,如果利益下降,自然企业就会表现出积极性变差,终可能演变成为形式,因而违反了校企合作的初衷。
(四)课程衔接的紧密度不够。
随着汽车技术不断更新,教材内容的更新跟不上行业发展的速度,今年还是热门的新技术新知识点,到了明年已近成为淘汰。实训车辆同样如此,企业和学院应定期更新车辆,保证学员的技术。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学员在企业实习的内容与在校所学内容有差异。
(五)学员素质有待提高。
许多汽车经销商的人事经理反应,他们在招聘人才时,更在乎的不是学员的技能水平,而是学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因为学员在学院学的技能再好,到工厂里的实用的技能水平排位都是靠后的,学员应该有不断学习的本领,应该有与人沟通的本领,应该有与人协作的本领。那些怕苦怕累的学员,他们不欢迎。而当前的学员有些都是中职生,职业道德素养不是很高,应该首先教育他们摆正自己的位置,提高素养。
(六)学院与企业的合作需要加强。
学院的教学倡导以就业为导向,但经过多年来的实践与探索,仍存在学院教学规律与企业生产规律矛盾的问题,学院教学规律是长期历史积淀形成的,与企业生产规律必然存在冲突和不协调,因此如何进一步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如多联系企业,给学员到现场观摩的机会,邀请企业内部培训师或技师来校为学员上课等,让学员多深入企业,加深学员对生产现场5S理念的理解及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是当前教学的紧要任务。
(七)教师、学员对改革的适应问题有待解决。
由于我们的教师多是学科本位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尤其缺乏专业职业实践,所以有个再学习、再培训的问题。学员从小学到高中,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学习的惯性思维,总习惯老师按书本讲,自己按书本复习,考试按书本出题。以企业日常维保项目进行课程教学,以企业的行为标准来要求教师和学员,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八)校企合作的经费问题。
教育部引入校企合作项目的意义在于带动我国职业院校的发展,提高本专业的教育水平,为汽修领域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但与同时也带来了更深层次的经费问题。项目教学模式的启动需要组建专门的4S店模式的整车实训室,以一个班25人,分四组进行教学,就需要学院提供四部整车,四个工位;同时引入在校实习的“三”年制教学模式等,这些都对学院的软件、硬件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加了教学的成本。因此,教学经费的投入也是学院推行该项目的首要保障条件。
(九)实习工资偏低,学员流失较多。
据实际数据,现在学员一年后在企业的留存率一般是百分之七十左右。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一方面是企业的工资不高,实习时800-2500元/月,工作后只有2000-4000元/月左右。这离金蓝领的工资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还有一些企业的做法更要不得:企业表面上是接受学员实习,而实际上是看中了学员实习的廉价劳动力,每年都接受学员,每年都不留用学员,学员满腔热情,后只能从新开始。
六、结语
校企合作实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回归,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则在职业教育中的具体体现。重构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合作中,设计许多参与主体,包括政府、学院、企业、行业组织等,如何建立一个多元整合的机制,不断探索,不断优化,是校企合作的成功关键。
电话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