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与电子技术是非电类工科专业继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课程后的一门学科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计算方法,并具备进行电工与电子实验的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以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对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增强工程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将起重要的作用。本课程的特点是课程内容多、课时较少,涵盖了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内容,理论性与实践性兼顾,但总学时只有64 课时,其中理论课时48,实验课时16。多年来,围绕如何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按照课程标准建设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
1、明确教学目标
1.1 在知识方面应达到的目标
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在掌握电路基本定理的基础上能用其分析电路。熟练掌握各种电路分析方法,并能识读电路图,掌握正弦交流电路的概念和分析方法,了解三相交流电的应用。掌握二极管、三极管等常用半导体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并熟悉元器件的选择和使用方法。了解运算放大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其主要性能和使用方法。掌握常用基本放大器的性能和分析方法,掌握负反馈的基本类型及负反馈对电路性能的影响。掌握直流电源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组合逻辑电路与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
1.2 在能力方面应达到的目标
具备使用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分析较复杂电路的能力;具备使用电路定理解决实际电路问题的能力;具备利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电气设备的能力;具备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分析的能力;能够熟练使用常用的电工电子仪表;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1.3 在素质方面应达到的目标
培养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思维;掌握电工、电子技术思维方法和相应电路设计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工程意识。
2、精选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选择原则是依据课程目标,按照“必须够用、注重应用、动态发展”的原则选取教学内容。
2.1 必须够用
课程内容既要满足教育部新颁布的《高等学校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也要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理论课教学以应用为目的,理论知识必须、够用即可。不追求课程知识内容的“多而博”,而强调“少而精”;不追如识的宽泛普适,而追求知识的实用有效、学以致用。
2.2 注重应用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际能力是该课程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所以在举例说明各种电路的分析方法的时候尽量以实际工程为背景,针对一些经典的电路进行详细分析,与实际工程电路紧密结合,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观念、培养学生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3 动态发展
应当根据电子专业行业准则及专业技术的发展等新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体现内容开放性。同时,根据行业企业对电子等专业职业判断能力要求的变化,调整课程内容。素质要求与行业企业同步。
3、加强教学组织
在教学活动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组织者、*、合作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注意电工技术的新发展,适时引进新的教学内容。按照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在教学活动中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应多采用模型、实物,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理论联系实际,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实践教学中验证性实验与技能训练相结合,以实际操作为主,着重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4、加强师资队伍和实验室建设
4.1 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课程负责人具有计算机、电子专业背景,熟知计算机硬件、电子电路知识,熟悉职业教育规律、教学效果好,具备高级职称的“双师”素质教师。学院专职教师应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硬件知识,具有电工电子的相应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际电路开发设计的能力,经过职业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培训,具有3 年及以上教学经验和测评指导组织能力,具备讲师或工程师以上职称,通过系(教研室)组织的教学资格测试,参与实践教学比例达80% 以上。所有教师能综合应用各科知识,具备电路系统设计、操作和调试能力。
目前,本课程主讲教师共有6 位,具有副高职称的3 位,硕士学位4 位,大部分具备“双师”资格,*能满足理论知识讲授、专业素质培养、职业技能训练的要求。
4.2 场所要求
序号 | 学习场所 | 学习功能 |
1 | 多媒体教室 | 课堂讲授,学习讨论 |
2 | 电路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 | 实验教学,动手操作 |
4.3 设备要求
序号 | 设备 | 数量 | 用途 |
1 | 电路原理实验平台、电子技术实验平台 | 每人1 台 | 课内实验主要设备 |
2 | 数字万用表、数字示波器 | 每人1 台 | 测量仪器 |
近几年,学校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加大了电工电子类实验室的建设力度,更新了部分实验仪器设备,目前的条件*可以满足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需求。
5、注重课程考核
本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实验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期末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
5.1 过程性考核
过程性考核侧重于考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电路理论的掌握程度和职业素养等。本课程过程考核采取平时和实验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平时考核学生平时学习情况,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阶段性考核,由课堂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决定其成绩。实验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的运用,基本技能的掌握,由实验考勤、实验表现、实验报告等决定其成绩。
5.2 终结性考核
考核内容应涵盖大纲90% 知识点。对于本课程的知识考核应着重在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定理,电路分析方法等基本知识方面。对于能力和素质的考核应着重于基本运算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本课程终结性考核是通过试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试卷满分为100 分。
6、课程资源
6.1 教学资源
教师教材、教案、课件、题库、参考网站、学习资料、仿真软件等已同步上传至泛雅平台。
6.2 文献资源
师生通过学校图书馆查阅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相关论文、书籍、期刊等。
6.3 网络资源
师生通过中国电子技术网、电子技术网、中国电子设计网、电子爱好者网、使用电子技术网、大学生电子设计技术网等网站、21ic 电子网、电子技术应用ChinaAET、电路分析精品资源共享课等公众号查阅相关资料,拓宽知识面。
7、结语
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校“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师资队伍显著加强,课程教师数量充足,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较好地满足了课程教学需要;通过课程学习,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踊跃参加大学生电子竞赛和挑战杯赛,获得了较好成绩;也为我校其他课程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电话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