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工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同时也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重要性和基础性不言而喻。因此,各高校教师在提高化工原理教学效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然而,从目前独立学院的情况来看,教学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教师费心费力,学生听不懂、不爱听,就算认真听的学生仍然“前学后忘,虎头蛇尾”,导致越学越没有信心,越学越没有兴趣。
一、分段式教学过程的探索
针对上述“教”和“学”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兴趣,更重要的是重复,只有反复的重复才能将知识掌握的更牢固。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是这个道理,就算刚开始听不太懂,当用不同的角度重复几次后,有可能就突然明白了。当然这种重复并不是机械式的重复。
提出了在模块化的基础上分段式教学。将教材内容合理模块化以后,每个模块都会分成四段来学习,也就是会重复四次。四个阶段分为:基础理论教学环节、学生讨论环节、单一模块实际应用环节、综合应用环节。这些环节的具体实施又通过任务型教学法来实现。教师研究分析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之后制定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并在每一个阶段的前、中、后期分别给学生分配不同的阶段性任务,让学生分组共同完成。
例如流体输送模块,大纲要求12课时,此模块的教学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课时量由理论知识的多少结合学生掌握情况灵活调整。
*阶段为基础理论教学。此阶段预计6个课时,以老师讲授为主,讲授内容为本模块的基本理论和公式,在讲授过程中插入一些简单的理想化案例,适当让学生分组讨论和提问,课程结束后,提出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当做课后作业,按课堂分组交作业,选出组长在下次课上来讲解自己的作业,别的小组打分,一次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第二阶段为学生讨论环节。此阶段为共同学习阶段,预计占用2个课时,以上个阶段留下的问题,先让每个小组组长讲解本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结合学过的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小组成员可以补充,zui后其他小组打分,分数计入记分册,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一部分。每个小组讲完后,由教师统一分析、点评,并纠正错误、补充不足,鼓励先进小
组,必要时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此阶段相当于把本模块所有的知识又重新巩固一遍,同时有了一定的提高。zui后在总结时,布置下个阶段的任务。
第三阶段为单一模块实际应用环节。本阶段预计占用2 学时,由上阶段笔者精选的几个和上阶段讨论的实际生产问题相近的实际任务,分配给几个小组,让学生小组在课后根据学过的理论知识并模仿上阶段讨论问题的方式来完成新的任务,同时还是按小组上台来讲解本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zui后教师补充、点评以及巩固升华前两阶段所学的知识。同时在zui后给每个小组布置下阶段的任务。例如流体输送模块,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居民楼供水系统,要求楼房有5层,顶层供水量不小于3立方米/小时,自由选择管材、管路直径以及离心泵参数,zui后以任务书的形式提交纸质版的任务书,并小组组长讲解任务书,其他小组当评委打分。此阶段相当于用不同的方式把本模块所有的知识又重新巩固一遍,再一次得到提高。
第四阶段为综合应用阶段。此阶段预计占用2学时,在课堂上,各小组先展示各自的任务书,小组长上台讲解任务书的完成情况,设计思路以及所用到的理论基础和公式,其它团队进行评价打分,再根据各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教师进行综合评价,以此建立竞争机制,并和期末考试挂钩,按权重计入考试分数,以此进行一定的奖惩机制。
二、探索效果
笔者所在的北方信息工程学院是一所独立院校,专业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开设的《化工原理》课程比一般化工专业要求低,根据单元操作可以把整个教材分为流体输送、传热、精馏、非均相分离、吸收、萃取几大块,在每一个模块上用的学时数也不一样。分段式教学、模块化教学、任务型教学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方式融合起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正式讲解的时间不超过三分之一,主要是以学生自己主动学习为主,这样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四次不同方式的重复中,学生zui终不仅牢固掌握了基本理论,还提高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过程中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三、存在的问题
*,后三个阶段均需要学生分组讨论,这在无形中浪费了很多课时,这需要教师很好的把握课堂讨论的节奏,同时需要相应的课时数的支持。
第二,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时间变少,表面看减轻了劳动强度,但是教师需要花大量时间寻找适合每个阶段的案例,需要很好把握其难易程度,而且每个小组的任务还不能相同,这
大大增加了教师课外工作。
第三,在本研究中,需要教研小组对教学方法和效果进行多次研讨,不断进行总结和改进,这也大大增加了教师的任务量。由于师资力量和自身能力所限,开展的并不到位,这也是本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电话
微信扫一扫